【色阶、曲线、亮度对比度,改动任何一个步骤都是一种“舍”】
一张图一旦转化成了JPG,进入PS进行后期,那么之后90%的动作都是一种减法了,但是经过后期的图片确实又这么的悦目,这就好似胚胎被雕塑成成品一样,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地方,突出了需要表达的地方。

【对比度能增加色温反差,但是减少层次】
对比度提高之后,饱和度也会发生变化,从而导致色温的反差加剧,低反差的图片通过提高对比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,特别是DKL镜头,而数码镜头一般慎动“对比度提高”。

【过低的对比度对白平衡的寻找定位不利】
低反差的图片不怎么好找白平衡,特别是像暗部找回一类功能之后的图片,白平衡本身就会发生很大的偏移,而要重新找到一个舒服的平衡点是难上加难,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
【如何使色调沉下去】
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gamma值,而不是增加对比度。gamma值降低之后,饱和度会相应的变化,而且很自然,色调一下子就下去了,而且暗部层次还在……真好,泪目。

【如何进一步使色调沉下去】
以silkypix为例,首先降低对比度到1,gamma也相应的降低一些,到1吧,然后拉一个S形曲线,提亮高光,压低暗部,这样整体色调会更加沉,而且色彩会比较饱和。

【后期的路】
刚开始调色,往往会对着一张照片无所适从,不知道如何下手,不知道方向,这是正常的,现在我调照片还会面临这种尴尬,只是几率小了几成,仍然是个大问题。

我觉得是有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方向性的,就是多看好作品。有的时候我看到好作品,但是自己无法拍出来这种感觉,我会做成桌面,天天看,过两个月还没看懂,那就放弃算了,而有部分则被学习到了,从而很高兴 天天看,总会在大脑形成一种印象的,这跟遗传学是一样的道理 。而且学习他人是最高效快捷的提高之路,开始总是学习,继而摸索,而后才谈创新和自我。

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多看电影。玩过摄影以后再看电影,相信大家都会有所体会吧,那感觉是完全不同的,趣味性大增。电影就是摄影最好的师傅,虽然一个是动态的,一个事静态的,但是根源不会变,从中可以学到表达手法、影调、如何曝光、如何构图等好多东西,耳濡目染,最终总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的。

少看网上的教程,大部分都是歪门邪道,绕弯路,后期最终就是几个参数调来调去,曝光、对比度、曲线、gamma,其他对最终效果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,只能作为修饰,大方向还是靠最基本的拳脚。如果一个教程超过5个步骤,或者耗时超过5分钟,就放弃吧,早晚的事情……不入趁早放弃。

调整参数的时候一定要慢,在不确定的时候要反复,反复多次人眼会疲劳从而失去判断力,没关系,放一放,第二天继续审阅,会发现一眼就能看出不足的地方,然后再调。如此反复,调5000张照片(波西告诉我的原话,她调色也是就这最简单的几样东西,可选颜色都不用的,我坐后面观赏过),什么问题就都没了,剩下了的就是多看好作品,学习别人的精华,毕竟人不是都能创造的,能学习到先人的思想已经是种很幸福的事情了。而我调了5000张照片以后确实发现,束手束脚的东西减少了不少。后期的相片越多,那么对色彩的把握也会越果断。


后期就是一个如履薄冰的事情,很多好的瞬间往往就消失在过快的“滑块调节”中,当然还有判断力不足也会错过很多精彩,而判断力来自多阅读从而在大脑形成方向。

全文完。希望大家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帖,得到批判是最大的收获。





这张是佳能5D+爱展能35F2.5拍的,光圈设置到F8,然后超焦距模式,一手打伞抵抗大雪,一手抓拍。后期主要还是抓住一个色调问题,大胆的才用一些非当时环境的色调,本来是中午拍的,但如果采用蓝色,则雪的氛围更加浓厚一些。。。

摄于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某教学楼。